二月末调查表明,当前我省生猪生产总体稳定,市场价格在成本线以下低位震荡。一方面中小养殖场户不断退出,而大型企业乘势扩张,产能迅速恢复。另一方面经济尚未走出低谷、需求复苏不及预期,导致猪价持续低位运行,养殖场户全面亏损。饲料价格稳中有降,但养殖成本仍处相对高位。预计二季度我省生猪生产继续保持稳定,猪源充裕,但消费难有大的增长,市场仍将较为平淡,价格大概率维持低位运行甚至破位下行态势。七月下旬可能迎来短暂反弹行情,但预计反弹力度和持续性都不如去年同期。
一、生猪生产情况
据沭阳等八个基点县二月末调查,八个县总存栏77.37万头,比去年同期76.98万头上升0.51%,比上期(去年11月末,下同)83.07万头下降6.86%;公母猪存栏11.70万头,比去年同期10.90万头上升7.34%,比上期12.52 万头下降6.55%;苗猪存栏19.15万头,比去年同期19.59万头和上期21.24万头分别下降6.90%和9.84%;育肥猪存栏46.52万头,比去年同期45.51万头上升2.22%,比上期49.31万头下降5.66%。育肥猪分档结构中,50公斤以下存栏26.97万头,比上年同期23.93万头上升12.70%,比上期27.76万头下降2.85%;5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19.55万头,比去年同期21.58万头和上期21.56万头分别下降9.41%和9.32%。(详见表-1)。
 
表-1        基点县生猪存栏情况调查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单位:万头
       时   间 项   目  | 今年 2月  | 去年 同期  | 同比 ±%  | 上 期 (11月)  | 环比 ±%  | 
本期生猪存栏  | 77.37  | 76.98  | 0.51 -23.71  | 83.07  | -6.86  | 
1、公母猪  | 11.70  | 10.90  | 7.34 -11.08  | 12.52  | -6.55  | 
公母猪占总存栏 %  | 15.12  | 14.16  | -  | 15.07  | -  | 
2、苗猪  | 19.15  | 20.57  | 6.90 -11.50  | 21.24  | -9.84  | 
3、育肥猪  | 46.52  | 45.51  | 2.22共处五项原则  | 49.31  | -5.66  | 
其中:25公斤以下  | 12.35  | 9.36  | 31.94 -11.34  | 13.93  | -11.34   | 
25-50公斤  | 14.62  | 14.57  |  0.34  | 13.83  |    5.71  | 
51-65公斤  | 9.26  | 8.79  | 5.35  --4.61 444.18 -12.98  | 9.51  | -2.63  | 
66-75公斤  | 5.98  | 5.96  |  0.34 -21.35  | 6.47  | -7.57  | 
76-100公斤  | 2.98  | 5.69  | -47.63  | 3.20  | -6.88  | 
100公斤以上  | 1.33  | 1.14  |  16.67  | 2.38  | -44.12  | 
 
二、影响二季度生猪生产的因素
有利因素:
1、为遏制猪价下跌,国家发改委三月份启动了今年**轮猪肉收储,并预告“后期将视市场运行情况继续适时收储”,提振了市场信心。
2、母猪存栏稳定。二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43万头,同比增长1.7%,高于调控目标4100万头5.93%。
3、饲料价格回落。玉米、豆粕、配合饲料价格均出现回落,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成本,改善养猪效益。
4、母猪、苗猪价格回落,降低了散户补栏成本。
5、大企业推出“肥改母”模式,将大大缩短传统意义上的猪周期,有利于生产和市场的稳定。
不利因素
1、 养猪亏损。虽然一季度猪价总体高于上年同期,但仍在成本线以下运行,养猪亏损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,导致不少中小养殖场户清场退出。养殖场户对补栏仔猪和后备母猪积极性不高,这也是本期调查仔猪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。而持续亏损,也可能降低大企业继续扩张的能力和意愿。
2、动物疫病高发,非洲猪瘟疫情仍是威胁生猪生产的**杀手。本期调查发现,冬季疫情导致的清场时有发生。
3、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,美化乡村环境,清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,小型养殖户不断退出。
三、影响二季度生猪价格走势的因素简析
可能拉动猪价上涨或抑制猪价下跌的因素:
1、需求回升。春节后传统的消费淡季即将过去,终端消费将回归常态;政府储备需求和企业补库存需求也将适时展开。
2、供给方面,二月末5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同比、环比均出现下降,表明二季度来自供给端的压力大大缓解;猪肉进口方面,因今年国外猪肉价格与国产相比没有优势,难以增长。
3、国外发生禽流感疫情的范围广、频次高,作为替代品的禽肉价格上涨,对猪肉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。
 可能引起猪价下跌或抑制猪价上涨的因素:
1、供给方面:年初开展的二次育肥和养殖场扛价惜售压栏的“牛猪”将在二季度集中出栏,可能对市场形成冲击;出栏体重增加,可能呈现“猪多肉更多”的局面。
2、需求方面:终端需求的恢复不如预期,新冠疫情三年不少行业裁员降薪,企业倒闭歇业,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,消费者购买力下降。
3、新冠疫情防控“乙类乙管”后,肉类及副产品走私有死灰复燃迹象,如打击不力,可能拖累肉类价格中枢下移。
 四、趋势预测
综合上面的简单分析,我们预计:二季度我省生猪生产将保持基本稳定,可上市猪源充裕,而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,因此生猪价格可能继续继续在成本线下低位运行。但因饲料成本下降,亏损可能较上年有所减轻。七月底以后,随着冬季疫情造成的损失显现,猪价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,但反弹力度和持续性可能不及上年同期。
以上分析,仅供参考,据此决策,风险自负!
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